绿树环绕间,他端坐高台:长衫一袭,衣褶分明;面容清瘦,眉宇微蹙;左手握书卷,右手轻搭椅侧,目光沉凝悠远。隔着草坪,我静静凝望着他。他深邃的眼神仿佛也在直视着我,如火炬般灼亮,令我心头一震。
这里是上海鲁迅公园,鲁迅墓前。长方形草坪中央,矗立着先生的铜像。虽是初见,但这凝重的神情我却无比熟悉。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插图,再到绍兴故居墙上的巨幅照片——或执烟沉思,或端坐如眼前——先生总是这般神色。也曾疑惑,先生为何总是这般沉凝的表情?细想来,那或许正是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标志性神情。这并非简单的严肃或忧思,而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:洞穿历史与现实的沉重感,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,冷峻的批判,坚韧不拔的意志,还有深深的悲悯……
当年在绍兴,我匆匆走过鲁迅故居、百草园、三味书屋,与墙上先生的巨幅照片合影后,竟未留一字感怀。此次拜谒先生墓,便想着总该写下些心意,以作纪念。
五月四号那天,一进公园我便循着标示牌,直奔目的地。假日游人不多,三三两两,皆步履悠闲。初夏的阳光已有了几分灼热,但满目青翠,时不时跳入一串嫣红与娇黄,清风带着草木气息,十分舒爽。
墓园在西北角,步入顿感清幽。长方形园地两侧,松柏森然参天。深沉的绿,如沉默的卫士,隔开喧嚣,守护着这片肃穆之地。墓台在草坪尽头,花岗石砌成,厚重如灰白的巨书。其后碑墙高耸,“鲁迅先生之墓”六个金字赫然在目。两棵高大的广玉兰,一左一右,伸展绿荫,覆盖墓区。隔开墓区与前面小广场的石栏上放着几朵玉兰,一群高中生肃立于前。他们向墓台深深三鞠躬,一位扎马尾的女生随即朗诵起鲁迅诗句:“灵台无计逃神矢,风雨如磐暗故园。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荐轩辕。”诵至最后一句,同伴们齐声应和。清朗的声音在园中回荡。阳光穿过枝叶,一枚枚鲜亮的光斑如蝶般翩跹于稚嫩的脸庞和肩头,映衬得他们恍如一群闪闪发光的小仙人。
“救救孩子……”那一刻,先生这句振聋发聩的呐喊穿越了百年时空,忽地在我耳边响起。先生,若您有知,看到这些朝气蓬勃的后来者,定会欣慰吧。当年,您高举文字的火把,在墨浓的暗夜深处不息地燃烧;奋力发出悲壮的呐喊,期待唤醒铁屋中昏睡的魂灵。您手持明灯,最终也将自己燃成了一束永恒的光。如今,无数心灵已被照亮,紧闭的眼在春光中睁开,山河壮丽尽收眼底。先生,可魂兮长安。
墓园一角,有几张水泥小圆桌,数位老人围桌而坐,下棋的下棋,打牌的打牌,不时有欢言笑语传出。附近的花圃边,孩子们在追逐嬉闹,脆咯咯的笑声弹珠般在地上蹦跳个不停。再往前看,草坪间,空地上,有人打太极,有人跳扇舞,还有人坐地冥想。热闹却不喧闹,安静亦不冷清,与肃穆的墓园奇异地和谐。细想来,这朴素温暖的日常,不正是先生耗尽心血所追求的吗?
走出墓园,回望塑像。先生依然凝望着前方那片他倾注毕生心血的土地。想起未曾鞠躬,略感遗憾。随即释然:鲁迅先生在《病后杂谈》中说过,不喜被追悼。而相比身体的弯折,心灵的敬仰更为珍贵。且最好的纪念,也未必是隆重的祭奠或墓前的肃立,而是在这平凡温暖的人间烟火里,一步一个脚印,踏出鲜活灵动的生命足迹;更是心中有光,向光而行,生生不息。
富明证券-168股票配资平台-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-互联网龙头股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